曾經靠政府救濟過活的貧困戶,如今成了札達縣有名的致富帶頭人;曾經單打獨斗的散兵,現(xiàn)在是托林居委會蔬菜基地領頭人;曾經是一名普通村民,現(xiàn)在是托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這是札達縣托林鎮(zhèn)托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扎西多布杰的“新舊對比”。這些年來,他積極發(fā)展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帶領居委會群眾利用黨的好政策,大步走在脫貧路上,邁向小康生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
永不服輸的“奮斗者”
1971年,扎西多布杰出生在薩讓鄉(xiāng)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困難的家庭環(huán)境磨煉了扎西多布杰永不服輸的性格,他立志發(fā)家致富,靠自己雙手擺脫貧困,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1997年,25歲的扎西多布杰第一次去外地打工,自己收購羊絨,然后運輸到地區(qū)賣。3年時間里,他就用自己賣羊絨的收入考了駕照,并貸款買了一輛二手車跑運輸。
有了車的扎西多布杰,開始尋找貨源,憨厚老實的性格為他日后運輸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個沙石場的老板告訴他,普蘭縣某個工地正在施工,他便馬不停蹄地驅車幾百公里趕往施工地了解情況,并簽下了人生第一筆運輸訂單。
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扎西多布杰終于靠運輸告別了貧困,過上了殷實的生活。
敢做敢為的“先行者”
扎西多布杰的脫貧經歷深深觸動了身邊的群眾,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在2005年村居換屆選舉中,他被群眾推選為托林組治保委員,2008年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成為黨員的扎西多布杰看到家鄉(xiāng)落后的面貌,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雙手帶領群眾致富。他隨時通過收音機、電視機自學種植養(yǎng)殖技術,還積極參加地區(qū)、縣組織的各種農牧民技術培訓。
在他與居委會班子的爭取和札達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托林居委會落實河北援藏資金175萬元建成了溫室蔬菜大棚5個,聘請種植技術員2名,對該組16名村民進行手把手培訓,經過3個月的培訓學習,村民完全掌握了種植技術,為居委會打造推動“菜籃子”基地奠定了基礎。
2008年,扎西多布杰作為科技特派員到地區(qū)學習,并爭取到20萬元資金,回來后帶領群眾建起了養(yǎng)豬場、開辦農家樂,安排家庭比較困難的群眾去農家樂務工。
他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建立獎懲制度,努力把農家樂發(fā)展壯大,僅僅一年,農家樂純收入就達到了9萬多元,從中拿出2萬元購置了糧食、油分發(fā)給群眾。
當聽說普蘭縣岡仁波齊景區(qū)有運輸項目時,扎西多布杰又大膽出擊,在征得群眾的同意后,他拿出農家樂的富余資金購買了一輛運輸車,并推選一位村民去跑運輸,讓村里的“錢袋子”更加鼓起來。
群眾致富的“領路者”
2014年,扎西多布杰當選為托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在他的推廣下,居委會溫室大棚基地進一步擴建,種植的蔬菜瓜果發(fā)展到30多個品種,其中還有獨具特色的甜瓜、西瓜及藏紅花、瑪咖等珍貴藥材,所產蔬菜瓜果不僅能夠保證全縣需求,還有部分推銷到地區(qū)市場。
作為托林居委會致富帶頭人,扎西多布杰大力倡導“做給農牧民看、帶領農牧民干”的工作思路和做法。針對牧業(yè)收入始終偏低的實際情況,他抓住居委會臨近古格王朝遺址景區(qū)和城鄉(xiāng)結合的區(qū)域優(yōu)勢,向縣旅游部門爭取了民俗活動場所建設、旅游商品、托林組原始民居、藏餐文化等項目,為居委會群眾年人均增收4000—5000元。
2015年5月,在他的帶領下,以群眾投資、多方籌措的方式籌集了240萬元,收購了札達縣最大的沙石場,當年就創(chuàng)收80多萬元。
他還積極引導群眾吃上“旅游飯”,鼓勵大家發(fā)展家庭旅館。目前,札布讓組家庭旅館由當初的3戶發(fā)展到32戶、500多個床位,全組人均旅游收入在5000元以上,最高的全年旅游收入超過了10萬元。
截至2016年,托林居委會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08萬元,帶動9戶群眾脫貧致富,這其中凝聚著扎西多布杰無數的汗水和心血,全村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一人富不是真的富,只有全村群眾都富起來,我才是一個合格的黨支部書記?!泵鎸裉斓某煽儯鞫嗖冀苤t虛地說,“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還要繼續(xù)努力?!?/p>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