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西藏人是一個包容的群體,無論什么民族,只要居住在這片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就貼上了西藏人的“標簽”;無論來自何方,只要生活于這片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天厚土,就刻上了西藏人的“印記”;無論時間長短,只要為“生命禁區(qū)”流過血汗,就擁有西藏人的榮耀;無論哪種職業(yè),只要對“世界屋脊”做過貢獻,就享有西藏人的吉祥。
我們西藏人是一個光榮的稱謂,代表著吃苦耐勞的秉性,因為我們從不把令人生畏的高寒缺氧放在心上,而是以勇攀珠峰的精神,踏過艱辛奮力前行;象征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因為我們從不對源自環(huán)境的艱難困厄俯首稱臣,而是以戰(zhàn)天斗地的氣概,踩過艱險愈挫愈勇;意味著敦厚樸實的品格,因為我們從不將摧枯拉朽的強勢矛頭指向弱者,而是以優(yōu)待萬物的情懷,心存善念笑對眾生;標志著和衷共濟的氣度,因為我們從不對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橫加排斥,而是以有容乃大的雅量,合心合拍彼此交融。
我們西藏人熱情好客,朋友來了必有哈達敬上、美酒呈獻;我們西藏人耿直豪爽,承諾的事情總會設法辦到、絕無虛言。我們西藏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從不扭捏作態(tài);我們西藏人歌聲悠揚、舞步豪放,從不故作矜持。我們西藏人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用“高原紅”妝點“青蔥歲月”、用羊皮襖輝映天際雪線;我們西藏人在世界最高處,用比海拔更高的標準衡量工作、用比彩虹更美的色澤書寫人生。
我們西藏人愛憎分明,愛就愛得轟轟烈烈,恨就恨得力透紙背;我們西藏人剛柔相濟,剛就剛得頂天立地,柔就柔得千嬌百媚;我們西藏人粗細有度,粗就粗得不拘小節(jié),細就細得纖毫精準;我們西藏人知行合一,知就知得窮根究底,行就行得腳踏實地。除了國家利益,我們西藏人的行囊中再無個人算盤;除了和諧富強,我們西藏人的愿望內再無其他內容;除了黨紀國法,我們西藏人的字典里再無害怕二字。任何問題,在我們西藏人眼里都不是個事兒;所有困難,在我們西藏人心中都等同于無。
地處偏遠算個啥?我們西藏人擁有堅強后盾,無限關愛中,激情歲月溫暖如春。西藏確實偏僻,位于祖國西南邊陲,距首都北京約3600公里,距最近的省會城市青海西寧約2000公里,同核心腹地隔山隔水,與兄弟省市遙相對望;西藏真的高遠,用“望斷脖子”來描述毫不夸張,以“天邊邊”來定位恰如其分,“走出喜瑪拉雅”是農牧民群眾最開心的遠足,“坐上火車去拉薩”是中外游人最快樂的旅行。但是,西藏顯然又近在人們眼前,長江源頭的雪蓮、總是一路芬芳到江南,珠峰腳下的酒歌、時常隨風飄蕩至塞北;西藏的確又深藏大家心中,黨中央無微不至的關懷、宛若氧氣灌進雪域清風撲面,全國人民大公無私的援助、如同春雨滋潤高原綠染山川。自1951年4月川西郵電管理局和昌都地區(qū)人民解放委員會抽調一批業(yè)務骨干組建昌都郵政局開始,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統(tǒng)一部署下積極支援西藏的實際行動就從未停止,特別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的20年,各對口援藏單位累計投入資金260億元,實施援藏項目7615個,強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fā)展。放眼每一片豐茂的草原、每一群肥碩的牛羊,無不聚焦著黨中央深情的目光,無不凝聚了黨中央誠摯的厚愛;撫摸每一條蜿蜒的天路、每一幢高聳的樓房,無不蘊含著全國人民手足相親的情深義重,無不彰顯了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的千秋功業(yè)。所有特殊的優(yōu)惠政策,都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西藏特別的愛;所有慷慨的解囊相助,都飽含著全國人民對西藏真摯的情。來自首都北京的陽光,一直是我們西藏人抵御高寒氣候的溫暖之源;穿越唐古拉山的春風,永遠是我們西藏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力量之基。每每想到偉大祖國這個堅強后盾,我們西藏人就精神振奮信心百倍;每每念及全國人民這個強大靠山,我們西藏人就溫馨滿懷步履鏗鏘。
環(huán)境惡劣算個啥?我們西藏人缺氧不缺精神,藍天白云下,拼搏人生浪漫如詩。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讓西藏擁有了“世界屋脊”的美稱;僅為海平面50%至80%的含氧量和遠遠低于內地的氣壓,使西藏具備了“生命禁區(qū)”的威嚴??蛇@有啥要緊呢?!正因為海拔高,我們西藏人才視野開闊、胸襟博大,才一覽眾山小、心中有丘壑;正因為含氧量低,我們西藏人才特別珍惜資源、倍加熱愛生活,才植樹治沙忙不停、造林制氧疾如風。雖然西藏太陽輻射強,但黑臉蛋兒引領“美黑”新潮流,“紅二團”節(jié)約不少胭脂錢,好處多得數(shù)不完;盡管西藏年均氣溫低,但雪壓霜打梅花香,風刮沙揚樹更壯,想不百煉成鋼都難。很多地方道路險峻,這沒關系,我們西藏人在急流險灘中練就了前進方向不偏的本領,在崎嶇泥濘上堅定了追求之志不移的決心;少數(shù)村莊未通公路,這也沒關系,我們西藏人騎馬甚至步行照樣深入基層,絲毫不耽誤腳踏實地辦實事、盡心竭力惠民生。再高的山,我們西藏人都能征服,要不然怎會采到雪蓮、挖到蟲草?再寬的河,我們西藏人都能戰(zhàn)勝,要不然怎會看見風雨后的彩虹、沐浴雨雪后的陽光?再深的溝,我們西藏人都能跨越,要不然怎會擁抱到森林秀麗、領略到雪山壯美?我們西藏人勤勞,于是,藍天向我們饋贈了遍地金黃的青稞、滿山肥壯的牛羊;我們西藏人樂觀,于是,白云為我們譜寫了唱不完的歡歌、編導了跳不夠的熱舞。每一座城鎮(zhèn)的日漸繁華,都凝聚著我們西藏人無窮的智慧;每一處村莊的幸福彌漫,都流淌著我們西藏人辛勤的汗水;每一個關于發(fā)展進步的美妙音符,都在述說著我們西藏人和全國人民攜手并肩共同拼搏的動人故事。亂草掩古為苦,我們西藏人敢于遍種舌蘭、勤灑甘露,變“苦”為“甜”;缺少力氣為劣,我們西藏人勇于筑牢基礎、培育潛力,變“劣”為“夯”。“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無論雪山深處還是戈壁荒灘,我們西藏人的歌聲總是余音不絕、徑上九宵。
工作忙碌算個啥?我們西藏人勇于挑戰(zhàn)極限,夜以繼日里,驕人成績輝煌如熾。春風中耕地播種,秋陽里收割打場;白晝牧羊割草、夜晚紡毛織布……我們西藏人習慣把所有勞動稱為工作:牧牛放羊是最庸常的工作、修房建屋是最愉悅的工作,春耕秋收和采挖蟲草是季節(jié)性工作、練制酥油和制作糌粑是經常性工作。除了農活牧活及經商打工,我們西藏人還大量從事著管理和服務社會等工作,在平凡崗位上奉獻聰明才智,于殫精竭慮中創(chuàng)造“三個文明”。盡管擁有無可比擬的超高就業(yè)率,但珍惜工作機會仍舊是我們西藏人的共同特征;雖然畢業(yè)即失業(yè)的“恐怖傳說”隔得天遠,但干好各項工作依然是我們西藏人的集體追求。我們西藏人的工作內容不僅包含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而且囊括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民生改善等諸多內涵;我們西藏人的工作崗位不僅包括車間、柜臺和辦公室,而且延伸到了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和寺廟、學校。茫茫雪域,哪里都是我們西藏人勤奮工作的舞臺;萬里高原,到處都有我們西藏人踏實工作的身影。往往,昨天我們還在數(shù)百公里外的村莊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今天已經在辦公室條分縷析地整理調研報告;常常,我們剛結束通宵達旦的維穩(wěn)值班,轉眼又投入“八小時以內”的聚精會神全力以赴。那些歿于下鄉(xiāng)途中的英魂,從未放緩務實為民的腳步;那些逝于過度勞累的楷模,仍在高呼獻身事業(yè)的誓言。哪怕淚水迷蒙了雙眼,我們西藏人也始終堅持以生命挑戰(zhàn)生命極限;哪怕鮮血染紅了身軀,我們西藏人也一如既往用人生丈量人生高度。我們靠“蠻拼的”勁頭,創(chuàng)造了西藏生產總值連續(xù)20多年保持兩位數(shù)增長的奇跡;我們憑“舍得干”的氣勢,悄然追趕著同全國人民一道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節(jié)奏。
獨在異鄉(xiāng)算個啥?我們西藏人深愛雪域高原,并肩攜手處,團結進步融洽如流。珠峰云涌匯聚南北方言,雅江浪奔笑看手足情深。在320萬西藏人中,除90.48%的藏族和8.17%的漢族外,還有1.35%的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白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數(shù)民族兄弟姐妹。仰首蒼穹,太陽、月亮和星星始終是光明媽媽的女兒;親吻高原,藏族、漢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永遠是中國媽媽的女兒。我們西藏人深知,離開了媽媽的孩子,等同于沒人疼沒人愛的野草;我們西藏人堅信,只要團結在媽媽的羽翼之下,各民族兄弟姐妹就一定會擁有光明前程、輝煌未來。我們西藏人中有些祖籍在西藏以外者,無論“藏一代”還是“藏N代”,無論漢族還是其他民族,普遍遠離故土只身在外、扎根西藏遙望桑梓,想起故鄉(xiāng)愁斷腸、思念家人淚滿巾。我們這些藏二代、三代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著最深切的體會,對脆弱與堅強的博弈有著最直觀的領悟,對故土和“第二故鄉(xiāng)”的情感切換有著最真實的感受。我們這些藏二代、三代經歷過找不到對象的尷尬,但總有美麗的藏族姑娘抑或豪爽的藏族帥哥陪我們一起,把“單身情歌”唱成“最浪漫的事”;經歷過父母膝下難以盡孝的淚奔,但總有善良的爸啦和慈祥的阿媽守在床前,用大愛撫平我們滿心的傷痛;經歷過照顧不成、教育不了子女的心碎,但總有高原的孩子用茁壯成長回報我們的關愛和資助;經歷過退休回鄉(xiāng)適應不了氣候又重返西藏安度晚年的無奈,好在寬厚包容的雪域高原總能愉快接受我們的歸來、妥善安置我們的靈魂。我們獨在異鄉(xiāng),用深厚感情把異鄉(xiāng)變成了家鄉(xiāng);我們拋棄糾結,用奮斗目標把糾結變成了團結;我們邁開腳步,用實際行動將腳步轉化為進步;我們虔誠祝福,用豐碩成果將祝福轉化為幸福。
生活不易算個啥?我們西藏人吃苦從不言苦,陽光輝耀時,幸福爆棚笑顏如花。西藏的生活成本遠高于內地,但實際收入卻并未“水漲船高”,尤其基層公職人員,縱然“白加黑”、“五加二”忙得腳不沾地,也只不過勉強實現(xiàn)“基本保障”;西藏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令人發(fā)指”,無論世居于此還是援藏而來,都免不了忍受高原反應的百般折磨,都少不了經受各種病痛的輪番襲擾。我們不得不承認,西藏的確太苦,苦得超越了人們想象的邊界,苦得接近于大家承受的極限。但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吃苦中苦,怎來甜上甜?”若非因為原本不多的工資一不小心就變成了與家人聯(lián)系時的電話費、休假途中的差旅費、抵御疾病的醫(yī)藥費和子女在內地老家入學的借讀費,我們怎能感受到終于湊齊首付按揭上一套住房帶來的歡天喜地?若非因為長期氧氣不足導致胸悶氣短、嚴重失眠、心臟衰竭等諸多疾病“死纏爛打”,我們怎能在抵達內地時感受到暢快呼吸所引發(fā)的激動萬分?我們西藏人深深了解,國家惠民政策尤其是面向西藏的惠民政策一項接著一項出臺,但從未出現(xiàn)過“惠官”的聲音,反倒是“嚴官”的要求執(zhí)行得越來越規(guī)范、落實得越來越到位。于是,我們欣慰地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公仆”,普遍正一如既往以己之苦,換來眾多“主人”真正的甜、足夠的樂。我們西藏人不喜歡吃苦,但絕不害怕吃苦,軟的苦咱嚼著吃、硬的苦咱敲碎了吃,小苦一口咽、大苦分開吞。因為吃夠了苦,我們更懂得珍惜甜;我們吃盡了苦,后人就擁有更多甜。舉頭藍天白云,低頭風和日麗,我們的笑容因此真誠而燦爛,來來往往的游人,有誰不被我們感染?左手發(fā)展進步、右手和諧穩(wěn)定,我們的歌聲因此動人而悠遠,熙熙攘攘的過客,有誰不為我們贊嘆?
任重道遠算個啥?我們西藏人胸懷遠大理想,步伐鏗鏘中,協(xié)力逐夢信心如磐。只要長著眼睛,就看不夠西藏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只要不昧良心,就講不完西藏改革發(fā)展的豐碩成果。正當我們西藏人笑顏日益明媚的時候,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f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清晰地標明了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顯然,希望的田野更寬闊了,奮斗的目標更遠大了,真正的好日子甚至已經超越我們目前的想象力了。當此時刻,我們的“笑點”必須進一步提高、頭腦必須進一步清醒、步幅必須進一步加大。我們清醒地知道,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起步較晚、基礎特別薄弱、自我發(fā)展能力不強、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任務繁重、跟上兄弟省市節(jié)拍的時間緊迫。但我們同時也清楚地看到,有黨中央和自治區(qū)黨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力度越來越大的無私援助,有我們320萬西藏人的齊心協(xié)力團結奮斗,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任何夢想都會在我們的勤勞智慧下變成現(xiàn)實。藍圖都畫好了,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我們西藏人必將一以貫之扭住發(fā)展這個硬道理不松手,堅持跨越式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非均衡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用兩橫一豎的“干”字說話、用經濟社會的顯著進步檢驗發(fā)展實效;沖鋒號都吹響了,還有什么可觀望的呢?我們西藏人必將牢牢把握“全面”這個嚴格要求不懈怠,不搞單打一、不玩“一招鮮”,不強調“特殊性”、不瘸著腿走路,確保各項事業(yè)齊頭并進、百花齊放。春天已經來了,我們收獲的季節(jié)還會遠嗎?歌聲已經響起,我們歡快的舞步還會遠嗎……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