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
那夜好漫長。三男兩女“混帳”,沒有想象的尷尬,也沒有過多的語言,默默地吃過方便面,默默的簡化日常生活習慣,默默地鉆進自己的被窩,再默默地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生活中的親人和朋友……那夜,我不停地咳嗽,倩姐心臟不適,黑燈瞎火里我們找藥吃,盼天明,甘苦自知……
珠峰
清 晨一縷曙光從帳篷的天窗鉆進來。天終于亮了。我完好無損,倩姐安然無恙,我們會心的笑了。走出帳篷,此時我們無不為沐浴在溫柔晨曦光環(huán)之中的珠峰而感動,昨日里威武雄壯充滿了陽剛之氣的珠峰此時無比嫵媚動人,云霧環(huán)繞成一個巨大的舞池,珠峰宛如圣潔仙女醉舞人間,百媚千姿。仿佛間我也躍然舞池,心情隨著晨 風輕輕地奏起天籟,翩翩起舞……
轉經(jīng)筒
五、旋轉的西藏
到西藏拍片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所能光顧的景點 也大同小異。比如布達拉宮,從這座宮殿落成之日起對準它熱烈放光的鏡頭恐怕多如長江沙礫。還有珠峰、納木措、眾多的神山神湖,在人家鏡頭下出神出彩,可偏偏到了自己的鏡頭卻是平平淡淡。前日把自以為得意的《起舞珠峰》帶去給一位資深的攝影老師指點,不料他一臉麻木,不以為然。我怏然不悅的地問:怎么沒反 應?他瞅我一眼,我看這樣的片子看得太多了。是啊,這一走一拍的拍攝,要拍出好片,拍出與眾不同的片,多難啊!西藏。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讓自己的心在它上空盤旋了一刻鮮艷了一刻,之后又把它關進了胸腔,去到了西藏又回到了出發(fā)的地方。如今的我只不過比一些人多了一份自慰,我去過西藏了。而西藏對于我來 說它仍是一個框架,一個很大的框架,我無法將它細化成一只轉經(jīng)筒、一幢老房子、一塊砌墻石,甚至一種色彩。這也許是對自己的一種苛刻。也正是這樣的苛刻才使得我樂此不疲的從更多角度去了解西藏,拍攝西藏,宣傳西藏。
虔誠的信徒
在西藏的日子,我去過很多寺院,大昭寺、哲蚌 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絨布寺……而這些寺院都有一種差不多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你在隨著某種引力旋轉,自覺不自覺的旋轉。寺院的人在轉,寺院的轉經(jīng)筒在轉。我見過最大的轉經(jīng)筒應該是大昭寺門旁一間小屋的那個,它像一個巨大的不停旋轉的鐘。質感錚亮,六字真言深深地鐫刻在上面,房屋狹小又黑又 擠,只有一人旋轉的空間,藏民默默的排隊依次推轉旋轉……拍攝位置受限,我只能依靠在墻角進行拍攝,因為這地方不可能允許你支腳架,到處都是磕長頭的人,能有一個地盤讓你蹲著就不錯了。我必須是仰視,因為我的高度會遮擋唯一的自然光源,我?guī)缀跏翘稍诘厣嫌昧俗铍y看最委屈的姿勢拍攝那個巨大的轉經(jīng)筒。光線極 其不好,在那樣場合是忌諱用閃光燈的。我把ISO開到了800,速度仍上不去。盡管我把那巨大的轉經(jīng)筒拍了下來,但我認為還不理想,要是人物再明亮一點,清晰一下片質就會好許多。攝影總是會有遺憾的。
轉經(jīng)筒
當我半臥在地上拍攝時,一個小男孩兀自竄到了 我的鏡頭前,還索性靠在墻上,距我鏡頭不足一米,很近很逼,用一雙純真無邪好奇的眼睛看著我和我的鏡頭。我驚喜萬分,這不正是我需要表達的一雙眼睛嗎!我通過取景器從這雙近如一紙的眸子中欣然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我的眼睛和我眼睛前的鏡頭。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目光有著驚人的相似!我不也是用了同樣的目光和 神態(tài)看西藏嗎,看西藏的朝圣者,看西藏的孩子嗎?我毫不猶豫把焦點對準他的眼睛……當我定格了那雙眸子并拿給他看時,他的母親靠過來跟我說了些什么,我聽不懂,大概是要錢的意思。我心頓時暗然,很悲哀。在西藏拍照給錢已成定式,在去納木措的路上也遇上類式的尷尬,我們的車剛停下來,遼闊無邊一覽無余的草 原,不知從什么地方一下就跑出那么多的孩子,都是十多歲甚至更小的孩子,讓你給他拍照,剛一按動快門,就沖著:給錢,給錢……把你圍得水泄不通。我是不太主張給錢,給錢勢必滋生他們心靈的雜草。去西藏之前,我準備了很充足的學習用品帶來分發(fā)給西藏的孩子們,盡管每次帶上設備已經(jīng)夠沉的了,但我還是沒有忘記 帶上這些學習用品,一旦碰上些純真淳樸的孩子我就分發(fā)給他們。當我面對這些孩子時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會讓我感到沮喪。
轉經(jīng)筒
在拉薩轉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去任何一個地方都 要回到拉薩休整再準備下一段的旅行。在拉薩轉上一天與轉上幾天,都有某種相同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你不會覺得時光流逝得太快也不會覺得太慢,街上好像永遠都會遇到差不多的藏人,他們手里永遠都捻著佛珠或搖著各式各樣的轉經(jīng)輪,那轉經(jīng)輪永遠不停地順時針旋轉。轉經(jīng)輪的轉速遠比他們的步伐快,在這種大小轉經(jīng)輪 旋動的頻率中,你不知不覺會被旋進一股極強有磁場之中,被推動著,驅使著,使得你不得不隨之旋轉,不得不進行著某種重復性地行走。即便這樣,你不會為此厭倦,你甚至會感到某種重復的欣慰。
旋轉的朝圣者
我與倩姐好多次帶著這種感覺被旋進藏民隊伍 中,旋進朝圣的人群中。最為深刻的一次旋轉是在大昭寺。那是一個清晨,幾乎還沒游客,我和倩姐想在那里拍點什么,一下看到大昭寺門前排了長長的隊,他們手里拿著哈達,端著酥油,一個女孩還叫我們買她的哈達,我們連想也沒想這拿來獻給那尊菩薩就毅然決然買下了,畢恭畢敬的捧在手上,就這樣莫名地就卷入了朝圣 的隊伍,茫然地旋轉在一個龐大的人流之中。手捧哈達的我跟著他們在寺院的各個小房間里不停地旋轉、旋轉……在那出出進進中我突然聯(lián)想到輪船里大大小小的齒輪,這些大大小小的齒輪,有規(guī)矩有方圓一個套著一個不停的旋轉。此時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個齒輪,在旋轉中我感受著空前的撼動人心的一種氣勢,一種洶涌,一種 虔誠,一種執(zhí)著。
朝圣者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再一次被旋進布達拉宮前的朝圣人群中。陽光溫和地伴著那些朝圣者,他們手中的轉經(jīng)輪有高擎過頭的,有握在胸前的,邊走邊轉,行色匆匆,專注而執(zhí)拗。我從他們有表情和無表情的面孔里,我讀出他們不僅是肉體在旋轉更多的是靈魂在旋轉,他們在旋轉中體驗著日月之光,感受著歲月更替。他們的自信是旋轉出來的,他們的安慰是旋轉出來的,他們的幸福當然也與旋轉有關。
于是我將腳步停下來,支好腳架,鏡頭就架在那 里。漸漸我感受到旋轉的厚實的人們從我身邊掀起陣陣呼呼的風聲,走出呼呼的威嚴,凝聚成一種呼呼的莊重與神圣。旋轉一直不停,越旋越快。旋轉的力量真是無法抗拒,我再一次與朝圣的人流一起旋轉,與布達拉的一條街一起旋轉,與拉薩一起旋轉,與這個世界一起旋轉。
魯朗·仙女居住的地方
或許是由于離天太近,連承載的希冀也更高遠,鋪展的風景也更絕色,仿佛上天創(chuàng)造了這片土地以及活在上 面的一切一切,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的人一個可以被誘惑的理由,于是這個連呼吸間都散發(fā)著神秘香氛的名字。與其說是一方凈土,倒更像一個升華了的向征,變成每個心有憧憬的人心中最虔誠的朝向,讓無數(shù)遠方的心靈之躁動不已,直等到觸摸到它的那一天,才回歸平靜。
在那個平靜的清晨,我發(fā)給友人信息:這莫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很快,那頭回復:是仙女居住的地方。
流動的青藏高原
十一、流動的風景
從西藏回來已經(jīng)很久了,“后遺癥”還在不斷糾纏。對身邊的美景有一種熟視 無睹“千帆過盡”的感覺。即或是對贊譽有佳的歐洲天空和南海美景,我也顯得有些麻木。在西藏,總是會被那里的壯美山川所震撼,總是會被那里的神秘文化所吸引,總是會被那里的藍天白云所感動。青藏線上流動的風景,朝霞日落更是萬種風情,驚心動魄,讓人神魂顛倒,迷醉其間。
沿途美景
很神奇,在西藏二十天的時間總是陽光陪伴于我,而在我離開拉薩的那天竟莫名的下起了雨,舉目望去,不遠處的山有了明顯的積雪。我知,那雨,是天上的淚,是離別的淚。而當列車啟動時,天嘎然止住了淚,毫不吝惜饋贈我一路燦爛陽光和一路流動的風景。
沿途美景
青藏列車是必須要坐的。青藏線的建成是咱們鐵路工人的驕傲。身為鐵路的一 分子,坐上青藏線是我的向往和榮耀。列車是自己路局始發(fā)的,很親切,很自在,窗明幾凈,我可以隨意穿行在車廂里拍攝。車速并不很快,光線很足,透過車窗,感覺自己在一幅巨大的山水畫中徜徉。過唐古拉山很多的人都有“高反”,而我卻在欣賞美麗景色中不知不覺中翻過了唐古拉。
沿途美景
在一幅巨大的壯美畫卷里游歷,感受藏北草原的遼闊,感受唐古拉的蒼涼,感 受青海湖的廣闊,一幕一幕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端。且不說擦肩而過的雪山湖泊和燦若星光的羊群氈蓬,單單那湛藍天空和形狀各異的云彩就足以讓人感動得一塌糊涂。那藍是屬于那種純粹得淋漓盡致、無拘無束的色彩,它藍得可以發(fā)出聲音,它可以把你的視線凍結。
日出
雨后的云,總在不斷變幻著形象,象龍、象馬、象狗、象 蛇、象人、象仙……有時候那些云幾乎占了半邊天幕,時而像波濤洶涌的海浪;時而變換成裊娜上升的炊煙;時而如萬里奔騰的駿馬;時而又似輕輕飄動的面紗。尤其在雨后初霽的傍晚和朝霞滿天的清晨,在雪山圣湖的襯映,整個天地萬物被暖暖的陽光所照耀,呈現(xiàn)出無比生動的金屬色,天上的云彩絲絲縷縷,篳簍可見,那些蓬松的云絲云絮綴聯(lián)而成的云塑如鶴如鵬,栩栩如生,如夢如幻,無比生動地與晚霞繾綣纏綿。
夕陽
如果這組照片不是我親自所拍,我無疑會以為是經(jīng)過PS而夸張過的影像,其實,你若不是置身其間,即便你夸張也夸張不到這個份上,搞不明白這么多栩栩如生的云塑是從天上那一道門釋放出來的,借助極好的光線,帶著不同時代的燦爛與得意,組成一個個藝術長廊擺放在我眼前,我不得不時常提醒自己:這不是幻覺。真是太神奇了。這些云塑讓我驚心動魄,讓我激動萬分,讓我語無倫次。 我說不清那些云塑是怎么回事,但是,一經(jīng)目睹便不能不去遐想非非。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