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林芝

                稻香茶香果香 這邊風景獨好

                2020年09月07日 10:36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分享到:    

                01.jpg

                圖為群山環(huán)繞、云霧升騰的拉貢茶場?!   ”緢笥浾摺⊥跎骸埫汀”緢笸ㄓ崋T 楊立韻 攝

                02.jpg

                圖為墨脫縣德興鄉(xiāng)種植水稻的村落和梯田美景。        本報記者   王珊  張猛   本報通訊員  楊立韻 攝

                03.jpg

                圖為在墨脫縣德興鄉(xiāng)果果塘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果果塘觀景臺改造工程正在施工?!   ”緢笥浾摺⊥跎骸埫汀”緢笸ㄓ崋T 楊立韻 攝

                雪峰、冰川、瀑布、林海,美得讓人窒息的“蓮花秘境”,其獨特的地理條件、人文環(huán)境,足以讓外界對墨脫充滿向往。

                但長期以來,這片美麗的藏地秘境并沒有給當地群眾帶來豐盈的收入,反而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而成為貧窮落后地區(qū)。窮,得從根上拔。產業(yè)是脫貧之基、致富之源。

                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組以推動茶產業(yè)提質增量和加快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為重點,按照農業(yè)與旅游相結合的“三香一鏈”(稻香、茶香、果香旅游經濟帶和雅江特色農業(yè)產品珍珠鏈)發(fā)展思路,助推全縣特色產業(yè)發(fā)展。

                今天墨脫的茶園、稻田、果園,遍布高山深谷。一片片小小的茶葉是村民手中的“金葉子”,一壟壟整齊的果園成為當地群眾的“聚寶盆”,它們撐起了農民增收、農村富裕、脫貧攻堅的一方天地。隨著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墨脫全域旅游開啟新篇章,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這片神秘的土地。

                茶葉成了致富“金葉子”

                7月31日清早,在墨脫鎮(zhèn)數公里外的拉貢茶場,群山包圍著小城,云霧縈繞著群山,連片茶田早已長出新芽,在清晨的雨后分外鮮綠。

                15歲的門巴族女孩桑杰玉珍腰挎小背簍,與家人一起在過腰高的茶田里仔細挑選剛長出的細芽。桑杰玉珍捏起一根剛采摘的葉芽給母親細嗅,鼻尖滿是淡淡的茶香。

                “這是我們家種茶的第八年,去年爸爸媽媽給我新買了平板電腦。”桑杰玉珍說,這幾年家里的條件越來越好,新建了廚房,還新買了一輛大卡車。

                桑杰玉珍的母親桑杰頓珠是墨脫縣最早的茶農之一。2012年開始,墨脫縣大力推廣茶葉種植,桑杰頓珠成為一名職業(yè)茶農。她指著面前這片茶田說:“這片茶田是我們今年新承包的,預計一年能賺1萬多元;我們家還有一畝茶田在果果塘,每年也有1萬多元收入。”

                桑杰頓珠預計,今年光靠采茶就能有接近3萬元的收入。而在過去,一家人種水稻種玉米,早出晚歸也只能勉強糊口。茶葉成了桑杰頓珠眼里的“金葉子”,給他們一家?guī)硐M托判摹?/p>

                “以前種水稻種玉米僅能自給自足,現在種茶葉可是真金白銀掙到錢了?!贝迕窭钣⒄f,2014年她家也開始種茶,2016年,3畝茶田迎來豐收期,家里也迎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耙划€茶田大概有5000多元的收入?,F在,茶樹的采茶量一年比一年多,采摘的茶葉直接賣到茶廠,種多少賣多少,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毕蛴浾哒f起這本“茶經”,李英笑逐顏開。

                2019年,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組聯系引進種植廣東優(yōu)良品種鳳凰單樅茶近2000畝,豐富墨脫茶葉品種和產品結構,該品種有望于2021年初實現產茶;同時,逐步優(yōu)化提升現有茶園管理水平和成茶品質,配套建立墨脫縣茶產業(yè)研發(fā)中心,邀請華南農業(yè)大學7位專家組成墨脫縣茶產業(yè)智力援助工作組,今年6月初到墨脫進行科研式指導,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在墨脫縣建立華南農業(yè)大學(墨脫)茶葉科研基地、華南農業(yè)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基地及華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實踐教學基地。

                墨脫縣扶貧辦、茶葉辦副主任央宗介紹,目前,墨脫縣茶葉種植面積16926畝,可采摘面積5080畝,2019年產茶青約12.5萬公斤,促進當地農牧民增收606萬元;今年1月至6月共采摘茶青6.415萬公斤,促進農牧民增收393萬余元。在茶葉采摘季節(jié),預計每天采摘茶青1000至1500公斤,給當地農牧民帶來的收入每天約6至10萬元。隨著豐產期茶葉逐年增加,當地農牧民的收入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心兩翼”升級改造網紅景點

                雅魯藏布江從米林縣派鎮(zhèn)一躍而下,落差達3000多米,形成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大峽谷。大江在墨脫拐了個彎,猶如一條綠色長龍盤踞在蒼翠茂盛的雨林之間,蔚為壯觀,那就是著名的果果塘大拐彎景區(qū),是墨脫旅游的必到打卡點。

                盡管墨脫擁有果果塘大拐彎景區(qū)這個“網紅打卡點”,但工作組經過多次調研,發(fā)現游客幾乎都是拍完照就走了,用時不到半小時,并沒有為當地旅游業(yè)形成有效流量。

                要吃旅游飯,首先得開門把客人留下來。于是,工作組規(guī)劃了“一心帶兩翼、串聯大環(huán)線”的景區(qū)發(fā)展思路,以果果塘雅魯藏布江蛇形大拐彎核心景區(qū)為“一心”,以景區(qū)入口的綜合服務區(qū)、德興民俗文化村為“兩翼”,建設“大環(huán)線”,串聯起方圓約5公里內的旅游景區(qū),通過旅游換線串聯起“一心兩翼”,打造集旅游、觀光、科普、民俗文化體驗及高端住宿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qū)。

                按照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組組長、墨脫縣委常務副書記葉敏堅的設想,以果果塘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核心景區(qū)為“一心”,對原有觀景臺進行改造,建設懸挑景觀棧道、親江步道及二期工程,屆時將呈現一個“蓮花+蓮葉”狀的地標性觀景平臺。

                “兩翼”則建設包含游客服務中心、動植物科普館的綜合服務區(qū),滿足游客集散、科普教育和高端度假等需求,打造展現民俗文化、頤養(yǎng)休閑、旅游團體接待的德興民俗文化村。

                “大環(huán)線”設定方圓約5公里的旅游景區(qū),建設古驛道、觀光茶田、藤網橋等具有墨脫特色的旅游體驗節(jié)點,通過旅游環(huán)線串聯起“一心兩翼”。

                從四川慕名而來的游客黃志韜切換小車、摩托車、徒步3種出行模式,終于來到了期待已久的果果塘大拐彎。站在景觀臺,他禁不住拿出手機拍照留念,“墨脫真的太美了,真的不虛此行?!秉S志韜由衷贊美道。

                得知果果塘大拐彎將打造綜合景區(qū),黃志韜連連點贊:“經過長時間的山路跋涉,游客進入墨脫已經十分疲勞,如果能停留兩天歇下腳,又能了解當地民俗文化,豈不快哉?”

                “三香一鏈”帶旺旅游業(yè)

                茶樹成了群眾致富的“搖錢樹”,茶園則是游客眼中的“風景線”。茶旅融合成為佛山援藏工作組產業(yè)援藏方向之一。

                以推動茶產業(yè)提質增量和加快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為重點,工作組按照農業(yè)與旅游相結合的“三香一鏈”發(fā)展思路,助推全縣特色產業(yè)發(fā)展?!叭恪奔吹鞠?、茶香、果香旅游經濟帶,“一鏈”即雅江特色農業(yè)產品珍珠鏈。

                墨脫大部分屬亞熱帶氣候,降雨充沛,是西藏為數不多可以種植水稻的地區(qū)之一。目前,全縣共種植水稻5151.35畝。在墨脫縣小康示范村的拉貢棧道上,新建了觀景平臺,預計今年年底可以竣工,明年游客可以置身茶田中,遠眺雅魯藏布江及德興村近300畝水稻梯田景觀,近觀墨脫村800畝水稻梯田景觀。

                工作組發(fā)揮墨脫四季如春的氣候優(yōu)勢,在墨脫鎮(zhèn)、德興鄉(xiāng)、背崩鄉(xiāng)、達木鄉(xiāng)、幫辛鄉(xiāng)5個鄉(xiāng)鎮(zhèn)18個行政村建成總面積達2252畝的特色林果經濟基地30個,種植枇杷、柑橘、香蕉、香櫞、草莓等水果,同時引進脆柿、菠蘿蜜、夏威夷果等新品種,2020年上半年各基地累計產出水果252噸,實現經濟收入28萬元,帶動781人增收。

                “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有不同的采摘體驗,讓觀光采摘成為一個新的旅游增長點,從而打造‘家庭旅館+庭院水果’的果香旅游經濟帶?!比~敏堅說。

                去年底,華南農業(yè)大學專家組的一項調研結果將墨脫乃至西藏的種茶歷史往前推了近千年。專家組在易貢白村的高山上發(fā)現了一棵古茶樹,樹高近10米,樹幅超過16米,通過與國內已鑒定的古茶樹對比樹幅、樹高、一級分枝直徑,估計墨脫“茶樹王”樹齡超過800年。此外,文朗村、德果村也有數棵數百年樹齡的老茶樹,加上墨脫與茶馬古道咫尺之遙,自古以來就有飲茶、種茶的傳統,古茶樹群的發(fā)現,印證了墨脫悠久的種茶歷史。

                工作組乘勢而上,以古茶樹為契機,在墨脫打造一張可以代表林芝茶文化乃至西藏茶文化的名片。如今,墨脫茶有了網店,通過網絡直播,消費者可以直觀了解墨脫茶葉生產的全過程。不僅如此,茶葉營銷還發(fā)生了裂變——從四川來的商人黃詩凱已經有了自己的淘寶店,獨立營銷墨脫茶?!半S著墨脫茶聲名日盛,墨脫圣茶的銷路越來越好,今年高峰時每月有60萬元的銷售收入?!秉S詩凱說。

                把特色做強做靚

                墨脫,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2019年,全縣脫貧摘帽。如何確保不返貧、實現群眾收入鞏固提升?佛山援藏工作組將產業(yè)援藏作為主要抓手,提出推動茶產業(yè)提質增量和加快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思路。

                有思路有行動。佛山援藏工作組創(chuàng)新開展茶產業(yè)“小組團”模式,以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茶葉品質、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為抓手,全面實施五項工程,助推墨脫縣茶產業(yè)發(fā)展迎來新篇章,有力地推進了墨脫產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墨脫的美景名聲在外,但如何提升墨脫全域旅游的美譽度?答案在于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做到“人無我有”,才能讓更多的游客“欲罷不能、非來不可”。果果塘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觀景臺改造工程將“網紅打卡點”變成文化體驗場,“三香一鏈”農業(yè)發(fā)展思路推進農旅共融發(fā)展,墨脫旅游業(yè)發(fā)展日益提速。

                旅游專家認為,旅游業(yè)增加1個人就業(yè),可以帶動相關行業(yè)1個人就業(y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錢,可以帶動相關產業(yè)增加7元錢收入。更重要的是,加快旅游業(yè)發(fā)展,不僅可以拉動有效需求,還能推動產業(yè)結構調整。

                墨脫茶葉出深山,茶葉變成了村民致富的“金葉子”,一壟壟茶田成了“聚寶盆”;墨脫美景引客來,完善配套吸引游客留下消費,為群眾增收拓寬了新路子。圍繞“墨脫所需”,傾注“佛山所能”,佛山援藏將促使墨脫實現從鞏固脫貧成果到致力奔小康的新跨越。(本網記者 王珊 張猛 本網通訊員 楊立韻)

                責任編輯:唐朕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少妇喷水,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精品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 欧美 亚洲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